在二战的烽火连天中,各国的军事工业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,竞相研发新技术、新武器,以期在残酷的战争中占据上风。而在这场全球性的军事竞赛中,日本以其独特的“大舰巨炮主义”理念,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。其中,“超大和”计划及50万吨变态级战列舰的构想,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了极致,成为二战军事史上的一段传奇,尽管这段传奇最终只停留在了图纸与幻想之中。
回溯历史,日本对大炮和巨舰的热爱,可以追溯到其海上力量的崛起之初。明治维新后,日本迅速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岛国,转变为一个积极对外扩张的海洋国家。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,让日本海军的发言权日益增强,他们深刻认识到海军实力对于国家安全和海外扩张的重要性。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,日本海军凭借六六舰队的强大火力,成功击破了俄国太平洋舰队,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日本海军的自信心,也坚定了他们走“大舰巨炮主义”道路的决心。
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,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并未因此平静。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扩张,必然触及美国的利益,于是双方各自挥舞的大棒——海军成为较量的焦点。日本海军总结日俄战争的经验后认为,因为战舰扩大化和技术限制,一次海战中一方的战列舰数量在8艘上下。因此,他们提出了建设一支世界最强的八八舰队的计划,以期通过强大的战列舰舰队,保证日本海防的安全。然而,这一计划因高昂的军费开支而备受争议,最终在华盛顿会议的干预下,被迫签署了《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》,限制了战列舰的建造数量。
尽管受到条约的限制,但日本海军并未放弃对更大、更强战列舰的追求。他们开始秘密研发新一代战列舰,即后来的“大和”号。大和号战列舰于1937年开始建造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,排水量高达72808吨,装备了9门460毫米口径的巨炮,以及厚达650毫米的正面装甲。它的诞。